江西:小小蚕茧大丰收 高过种粮五倍钱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3-08-06 07:29:00
炎热盛夏,正是收烘夏茧的好季节。在江西省最大的蚕桑生产基地修水县,5万多蚕农满怀丰收的喜悦,挑着一担担银色的蚕茧、换回了一个个希望的梦想。据统计,今年修水春夏两季产茧3.2万担,蚕农售茧收入1583.4万元。
修水县共有桑园面积9.3万亩,占江西省桑园面积的61%,去年蚕茧产值首次超过全县商品粮总产值。全县形成了栽桑、制种、催青、养蚕、收烘、缫丝、织绸的产业化体系,蚕农户均年增收2050元,丝绸企业年创税收近1000万元,蚕桑业成为修水强县富民的支柱产业。
修水县1500余名乡镇和村级干部带头栽桑养蚕,带动了全县农民发展蚕桑产业。同时,县里每年安排小额农业贷款近1000余万元,由县乡镇干部带头为蚕农担保,解决了投入难问题。被誉名江西蚕桑第一镇的三都镇,4100户养蚕农户,栽桑1.2万亩,年产茧1.1万担,户均年增收2146元。征村乡洲上村养蚕户邱庆寿,1998年承包水田27亩,全部栽桑,年养种62张,产茧40余担,售茧收入3.3万余元,该县还实行“两分离”、“四打破”的栽桑用地政策。即:土地承包权与使用权分离,打破乡界、村界、组界、户界,让那些有栽桑条件和养蚕能力的农户跨乡镇、跨村组承包土地栽桑养蚕。目前,全县36个乡镇中,33个乡镇有蚕桑,1万亩以上的乡镇1个,5000亩以上的乡镇8个,1000亩以上的村16个,200亩以上的村163个,养蚕农户5万余户,面积在4亩以上的专业户6000余户。去年全县产茧7万担,蚕农售茧收入近5540万元。
实行科学管理是修水县发展蚕桑生产的又一特点,全县建成蚕桑技术推广4级网络,县里有蚕桑职能部门蚕桑局,乡镇有蚕桑技术推广站,村里有技术辅导员,组有示范户,全县配有104名蚕桑技术推广员,长年深入养蚕农户,用科学的方法指导蚕农栽桑、整改、施肥、灭虫。每年对桑管员集中培养,乡镇干部分期轮训,然后由蚕桑技术员与乡镇干部分别到村组培训养蚕农户,县蚕桑局还经常制作蚕桑技术光盘,印发《栽桑养蚕技术要点》分送乡镇和广大蚕农,通过技术指导来推动蚕桑发展,提高栽桑养蚕的生产效益。义宁镇湘竹村每季亩桑养种4张,张种产茧近50公斤,亩收入3200元,是种粮收入的5倍。
修水县还在蚕桑业的制种、催青、收烘、缫丝、织绸等方面加大技改投入,已建成全省一流具有年制种能力11万张的蚕种场一个,拥有国内领先的电脑自控旋转催青大楼,一季可催青蚕种10万张,收烘茧站28个,一季收烘能力达5万担,缫丝等蚕茧加工企业8家,自动缫生产线13组,全县蚕桑工业产业年销售收入5400万元,加工提升值1889.3万元,年创税利600万元。
修水县共有桑园面积9.3万亩,占江西省桑园面积的61%,去年蚕茧产值首次超过全县商品粮总产值。全县形成了栽桑、制种、催青、养蚕、收烘、缫丝、织绸的产业化体系,蚕农户均年增收2050元,丝绸企业年创税收近1000万元,蚕桑业成为修水强县富民的支柱产业。
修水县1500余名乡镇和村级干部带头栽桑养蚕,带动了全县农民发展蚕桑产业。同时,县里每年安排小额农业贷款近1000余万元,由县乡镇干部带头为蚕农担保,解决了投入难问题。被誉名江西蚕桑第一镇的三都镇,4100户养蚕农户,栽桑1.2万亩,年产茧1.1万担,户均年增收2146元。征村乡洲上村养蚕户邱庆寿,1998年承包水田27亩,全部栽桑,年养种62张,产茧40余担,售茧收入3.3万余元,该县还实行“两分离”、“四打破”的栽桑用地政策。即:土地承包权与使用权分离,打破乡界、村界、组界、户界,让那些有栽桑条件和养蚕能力的农户跨乡镇、跨村组承包土地栽桑养蚕。目前,全县36个乡镇中,33个乡镇有蚕桑,1万亩以上的乡镇1个,5000亩以上的乡镇8个,1000亩以上的村16个,200亩以上的村163个,养蚕农户5万余户,面积在4亩以上的专业户6000余户。去年全县产茧7万担,蚕农售茧收入近5540万元。
实行科学管理是修水县发展蚕桑生产的又一特点,全县建成蚕桑技术推广4级网络,县里有蚕桑职能部门蚕桑局,乡镇有蚕桑技术推广站,村里有技术辅导员,组有示范户,全县配有104名蚕桑技术推广员,长年深入养蚕农户,用科学的方法指导蚕农栽桑、整改、施肥、灭虫。每年对桑管员集中培养,乡镇干部分期轮训,然后由蚕桑技术员与乡镇干部分别到村组培训养蚕农户,县蚕桑局还经常制作蚕桑技术光盘,印发《栽桑养蚕技术要点》分送乡镇和广大蚕农,通过技术指导来推动蚕桑发展,提高栽桑养蚕的生产效益。义宁镇湘竹村每季亩桑养种4张,张种产茧近50公斤,亩收入3200元,是种粮收入的5倍。
修水县还在蚕桑业的制种、催青、收烘、缫丝、织绸等方面加大技改投入,已建成全省一流具有年制种能力11万张的蚕种场一个,拥有国内领先的电脑自控旋转催青大楼,一季可催青蚕种10万张,收烘茧站28个,一季收烘能力达5万担,缫丝等蚕茧加工企业8家,自动缫生产线13组,全县蚕桑工业产业年销售收入5400万元,加工提升值1889.3万元,年创税利6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