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English
总部客服电话 : 13506730168 0573-82111407 广西办事处 : 13567378882 湖州办事处 : 13957350021 茧丝公检信息查询
山东莒县桑蚕生产发展凸显“暖壶”现象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3-05-17 14:15:00
   自2001年开始至今的蚕茧市场“寒流”,使许多地方出现了刨桑现象,然而在山东省莒县却是另一番景象,不仅5万亩老桑园管理的水肥充足,而县去冬今春还发展了近2000亩新桑园。这种外冷内热的现象被业内人士称为“莒州暖壶”现象。
   那么,该县是如何打造这把为桑蚕业发展保温的“莒州牌暖壶”呢?
   莒县是山东省重要的蚕茧生产与出口基地,蚕茧产量曾连续八年居全省首位,桑蚕生产成为该县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蚕茧市场的波动也越来越频繁和剧烈。如何将这个各方面服务体系完整,已有一定市场优势的产业象灌入暖壶的开水一般长时间保温,以避免走大起大落的恶性循环老路呢?该县县委、县府和丝绸等业务部门经过六、七年的摸索,终于量身订做出了这把特制的“莒州牌暖壶”:一是以法管理做外壳。他们针对桑园的特点,充分利于《森林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合同法》等有关法律,合理界定蚕农和生产服务、蚕茧收购部门间的关系,明确双方间的权利和义务,实现生产管理与蚕茧收购的合同化,帮助蚕农依法维护自己的经营权益,及时依法处理任意毁坏桑园、干涉群众自主发展桑园的不法行为,改变过去单纯依靠行政命令管理的随意性、不稳定性、稳定了蚕农的心。二是规模闯市作内胆。他们采取限制外拓新区,大力膨胀现有生产单位规模的发展措施,大力膨胀乡镇、村、户三级生产规模,并以养蚕大朋为线,将养蚕和种菜、养鸡等种养加项目串在一起,实行复合式经营,提高蚕农收入,增强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目前,全县此类规模化生产复合式经营的养蚕户已近5000户,占总养蚕户数的20%,有些乡镇已达50%,包桑面积已占全县总桑园面积的37%,有些乡镇已占到70%多。成为稳定全县生产局势的中坚。三是以工补农作壶底。当市场低潮茧贱伤农时,该县缫丝、丝绸等相关部门退拿出一定资金购买化肥、蚕具、蚕药等无偿发放给蚕农,以减少蚕农的损失。仅去年,该县就为此投入了400多万元,让蚕农在市场“寒流”中感到了温暖。四是信息引导为瓶塞。他们每季都通过报刊、电视、印发“发明纸”、办培训班等渠道,向广大蚕农通报国内外蚕茧市场变动情况,让蚕农养个明白蚕、放心蚕,自主科学把握生产。去年冬天,该县组织人员逐村宣讲了市场形势,今春又向每户发放了《给蚕农的一封信》,向蚕农通报市场开始好转的信息,大大鼓舞了蚕农的生产信心。
   这把特制“暖壶”,自1996年使用以来,已多次有效的屏避了市场“寒流”,使该县桑生产得以平稳、健康、持续的发展,全县桑园面积由当时的2万余亩发展到目前的5万亩,年产茧350万公斤左右,蚕农年收入茧款达4000多万元,成为推动该县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