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English
总部客服电话 : 13506730168 0573-82111407 广西办事处 : 13567378882 湖州办事处 : 13957350021 茧丝公检信息查询
重庆采取措施确保蚕业生产发展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3-02-15 14:47:00
    2002年,重庆蚕业面临茧丝绸市场持续低迷,春夏蚕期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严峻形势,但在各级党政和业务部门的指导下,面对市场,因势利导,调整布局,科技兴桑,全市蚕业生产仍呈现较好势头。全市发种111万张,生产蚕茧58万担,单张产茧26.5公斤,同比分别减2.6%,6.5%,2.5%;生产原种28万张,一代杂交蚕种110万张,同比减11.3%和6.0%,调入桑种1万余公斤,育苗10万余亩,新栽桑树6亿株左右。
今年,重庆市蚕业主管部门认真分析了茧丝形势和气候条件对蚕业生产健康发展的不利因素,趋利避害,围绕实施百万担优质茧产业化工程,抓住各个环节开展工作:
   1. 及时调整全年养蚕布局,增加秋季养蚕量。重庆春季发种40万张,生产蚕茧虽然数量没减,但因持续阴雨寡照,蚕茧单产低质量差,销售困难价格低,公司困难重重,蚕农养蚕积极性受到影响。面对现实,市蚕业主管部门及时作出减少夏季养蚕量,千方百计养好正秋蚕,增养晚秋蚕,提高两秋蚕茧质量的决策。各蚕区对此广泛宣传,认真落实,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战胜秋季旱灾、蚕病多等不利因素,加强技术指导,管好桑,养好蚕,增加小蚕共育、纸板方格蔟的推广量,整顿收茧秩序,做好蚕茧收烘工作,收到较好效果。两秋蚕茧单产高、质量好,效果佳。
   2.  利用农业生态工程政策,大力实施退耕还桑。重庆位于长江上游三峡库区及四川盆地东南部,全市以山和丘陵为主,退耕还林(草、桑)建设生态工程任务重。为推进百万担优质茧产业化工程,市政府将其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牛鼻子”和结构调整的“重头戏”,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下达退耕还桑任务,要求各蚕区落实到乡(镇)、村、社及农户。并从退耕、扶贫、农业综合开发等资金中,拨出三千多万元用于百万担优质茧产业化工程的基础设施建设,全市调桑种1万余公斤,培育桑苗10万余亩,预计全市新栽成片桑园50万亩。目前,各地栽桑如火如荼,规模和质量都好于历年,高标准、高质量、高起点的蚕业基地已渐形成。科学栽桑、科技兴蚕已成为重庆新世纪蚕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对此,重庆蚕业部门与西南农大共同组织实施的“西南地区蚕业高新技术配套开发和产业化示范”和“三峡库区生态蚕业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等攻关计划项目,推动涪陵、垫江、云阳等蚕区的高新蚕业园区建设,对提高重庆蚕业的含量,扭转单产低蚕茧质量差的局面起到积极作用。
   3. 加强蚕种生产监管,提高蚕种质量。一是为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蚕种监管机构和法规,成立了重庆市蚕种质量监督检验站;二是市级业务部门加强对蚕种生产全过程的质量监管,对各蚕种场质检员进行了统一的培训考核,考核合格的颂发上岗证。质检员必须持证上岗,确保蚕种生产过程技术操作规程的贯彻落实;三是农业部蚕种质检中心对重庆市的蚕种抽检的各项指标全部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