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茧业奋攻坚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2-12-12 16:14:00
为了进一步落实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的批示,11月以来,南充市委、市政府组织该市茧丝绸行业办公室等有关部门就做大做强南充茧丝绸业进行了深入调研,并于近日推出了行业改革与发展的新举措。
南充是我国4大蚕桑生产基地和20个丝绸工业重点城市之一,也是四川省蚕桑丝绸业的中心,其桑蚕茧产量和丝绸工业总产值分别占四川省的1/3。近年来,南充丝绸行业通过一系列攻坚破难,已重新步入良性发展轨道,成为再度崛起的骨干产业。2001年全行业扭亏增盈1500多万元,今年1~11月丝绸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8亿元,同比增长13%。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和出口贸易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南充丝绸行业无疑将利用自身优势,获取更大的发展空间。但是,南充丝绸行业在改革和发展中仍面临着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主要集中体现在蚕茧质量较差,技术改造滞后,产品结构单一和彻底转换行业企业经营机制难等方面。南充丝绸行业存在的问题,引起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原四川省委书记周永康的高度重视,他亲自批示四川省委、省政府其他领导同志予以关注。南充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主持研究丝绸改革与发展问题,并深入到丝绸企业现场办公,帮助企业排忧解难。经过近1个月的深入调查研究和座谈讨论,南充市按照“一、二、三产业互动,城乡经济共融”的发展要求,推出了茧丝绸行业改革与发展6大新举措:一是以发展蚕桑规模生产,实现蚕桑产业化为基础,建立国道212线和嘉陵江沿岸为中心的蚕桑产业带,加快推进40个蚕桑基地乡镇建设,提高养蚕科技含量,促进全市蚕业由单纯的数量型增长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二是坚定不移地以培育六合集团、美亚股份、绿神公司、银河地毯4户龙头企业为目标,成为带动南充茧丝绸业发展的支撑和骨干;三是以一企一策为重点,构建“北丝南绸”的各具特色和竞争优势的产业构架;四是以深化丝绸企业产权改革为核心,加快推进国有资产的有序退出,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法人治理结构;五是以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为突破口,提升传统产业,在着力搞好生丝、坯绸初级产品加工的同时,进一步拓展精深加工,提高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六是以招商引资、嫁接改造为载体,盘活存量资产,增大经济总量。
按上述举措,“十五”期末,南充市年发蚕种将达到80万张,蚕茧产量2000万公斤,单产35公斤以上,全市丝绸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3亿元。
南充是我国4大蚕桑生产基地和20个丝绸工业重点城市之一,也是四川省蚕桑丝绸业的中心,其桑蚕茧产量和丝绸工业总产值分别占四川省的1/3。近年来,南充丝绸行业通过一系列攻坚破难,已重新步入良性发展轨道,成为再度崛起的骨干产业。2001年全行业扭亏增盈1500多万元,今年1~11月丝绸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8亿元,同比增长13%。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和出口贸易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南充丝绸行业无疑将利用自身优势,获取更大的发展空间。但是,南充丝绸行业在改革和发展中仍面临着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主要集中体现在蚕茧质量较差,技术改造滞后,产品结构单一和彻底转换行业企业经营机制难等方面。南充丝绸行业存在的问题,引起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原四川省委书记周永康的高度重视,他亲自批示四川省委、省政府其他领导同志予以关注。南充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主持研究丝绸改革与发展问题,并深入到丝绸企业现场办公,帮助企业排忧解难。经过近1个月的深入调查研究和座谈讨论,南充市按照“一、二、三产业互动,城乡经济共融”的发展要求,推出了茧丝绸行业改革与发展6大新举措:一是以发展蚕桑规模生产,实现蚕桑产业化为基础,建立国道212线和嘉陵江沿岸为中心的蚕桑产业带,加快推进40个蚕桑基地乡镇建设,提高养蚕科技含量,促进全市蚕业由单纯的数量型增长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二是坚定不移地以培育六合集团、美亚股份、绿神公司、银河地毯4户龙头企业为目标,成为带动南充茧丝绸业发展的支撑和骨干;三是以一企一策为重点,构建“北丝南绸”的各具特色和竞争优势的产业构架;四是以深化丝绸企业产权改革为核心,加快推进国有资产的有序退出,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法人治理结构;五是以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为突破口,提升传统产业,在着力搞好生丝、坯绸初级产品加工的同时,进一步拓展精深加工,提高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六是以招商引资、嫁接改造为载体,盘活存量资产,增大经济总量。
按上述举措,“十五”期末,南充市年发蚕种将达到80万张,蚕茧产量2000万公斤,单产35公斤以上,全市丝绸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