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绵阳游仙茧丝绸公司新机制带来新活力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1-08-22 15:46:00
四川省绵阳市游仙茧丝绸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科、农、工、贸于一体的股份制企业。下辖2个子公司、2个种场、2个丝厂、1个研究所及 19个蚕茧收购站,现有职工 303人,公司资产总额6000余万元。公司在发展中不断壮大,被中共四川省委、省人民政府评为全省十家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之一,四川省十大茧丝绸商业企业之一。
一、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机制。 游仙茧丝绸有限公司按照“抓大放小”和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的精神,剥离了行业管理职能,实现政企分开,将原游仙区蚕丝事业管理局的牌子转挂到游仙区农委;取消了原公司及所属单位的事业性质,终止职工的全民身份;在安置全体职工(含退休人员)和承担全部债务的前提下,将原公司的全部资产以零价转让给新公司,新公司将原公司净资产的50%按工 龄、职务、职称等量化到人头,作为 转变全民身份的安置性补偿股份,按政府“经营管理者必须持大股”的要求,将原公司另50%资产按0.6:1的价格由有限责任公司的“三会’成员用现金认购,管理层持股占到总股本的51%。其中董事会 5人持股又占管理层“三会”总股本的51%,董事长占董事会总股本的51%;新公司内部机构和岗位设置,通过公开、公平的双向选择、竞聘上岗;公司按“田里种粮饱肚子,地里栽桑找票子”的思路,计划在全区择优建设了400个蚕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社员户有2亩以上优质桑园、季养蚕2张以上,稳定带动2万户蚕农,年养蚕收入1亿元以上,公司对合作社蚕茧实行最低保护价,以切实保护蚕农利益;对原游仙区境内的11家丝绸企业,由新公司按公平、互利、自愿原则择优收购,对条件较好 的2家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恢复生 产,其余依法破产;公司与西南农大、苏州大学、中国农科院蚕研所等大专院校,建立起长期的合作关系,现对三眠蚕、雄蚕和家蚕人工饲料项目合作开发,使新公司成为转化科技成果的孵化器。
二、以市场为导向,增强企业活力。 去年,公司在游仙区境内建立了380个蚕桑合作社,直接联系蚕农8589户,春夏二季发种 21274.8张,收购蚕茧635127.l公斤,单产达到31.3公斤/张;建成蚕桑专业合作社8个,联系蚕农263户,春夏二季发种745.3张,收购蚕茧26618.5公斤,单产达到35公斤/张。通过蚕桑合作社、共育户、蚕农代表、蚕茧站、专业技术人员组建了蚕桑协会,成为新的技术服务体系,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并依靠现代蚕业科技作支撑,实施优质蚕茧基地建设综合配套技术,让蚕农栽好桑,养好蚕,结好茧,卖好价,实现高投入高产出、高质量高效益的良性循环。从而稳定了蚕桑基地,蚕桑基础,为郊区农民致富奔小康也找到了一个稳定的骨干项目。蚕桑专业合作社的建立和发展,为实现优质蚕丝产业提供了有力保障。公司采取买断工龄、内部退养、持股不上岗、持股上岗四种办法安置了职工,很好地稳定了人心,上岗职工 303人,无一人下岗分流,无一例申诉上访,职工收入也稳中有升。改制后的2000年,上缴税收有增无减,达400多万元,游仙区现已挤身全省30个蚕茧出口基地县(区)之一,其蚕茧质量综合评价为全省第二名。游仙茧丝亦成为享誉全国的知名品牌,为外贸出口创汇开辟了一个稳定的出口货源基地。公司改制后,转变了行业管理职能,转变了职工身份,也转变了观念,人人均有股份,个个关心发展,心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单位生产成本,效益创公司建立以来最佳水平。 为使企业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公司已与陕西省宁强县、四川省凉山州签订了合作协议,易地开发栽桑养蚕,建设游仙新基地。此外,公司在加大科研开发力度和引资扩张上狠下功夫。目前,公司现正与上市公司——成都华神集团及四川省丝绸公司进行资产联结,组建绵阳绿神生态农业产业有限公司,实现上市公司与优势企业强强联合,为公司多元化经营及发展非绢丝产业开辟了一条新路。
一、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机制。 游仙茧丝绸有限公司按照“抓大放小”和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的精神,剥离了行业管理职能,实现政企分开,将原游仙区蚕丝事业管理局的牌子转挂到游仙区农委;取消了原公司及所属单位的事业性质,终止职工的全民身份;在安置全体职工(含退休人员)和承担全部债务的前提下,将原公司的全部资产以零价转让给新公司,新公司将原公司净资产的50%按工 龄、职务、职称等量化到人头,作为 转变全民身份的安置性补偿股份,按政府“经营管理者必须持大股”的要求,将原公司另50%资产按0.6:1的价格由有限责任公司的“三会’成员用现金认购,管理层持股占到总股本的51%。其中董事会 5人持股又占管理层“三会”总股本的51%,董事长占董事会总股本的51%;新公司内部机构和岗位设置,通过公开、公平的双向选择、竞聘上岗;公司按“田里种粮饱肚子,地里栽桑找票子”的思路,计划在全区择优建设了400个蚕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社员户有2亩以上优质桑园、季养蚕2张以上,稳定带动2万户蚕农,年养蚕收入1亿元以上,公司对合作社蚕茧实行最低保护价,以切实保护蚕农利益;对原游仙区境内的11家丝绸企业,由新公司按公平、互利、自愿原则择优收购,对条件较好 的2家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恢复生 产,其余依法破产;公司与西南农大、苏州大学、中国农科院蚕研所等大专院校,建立起长期的合作关系,现对三眠蚕、雄蚕和家蚕人工饲料项目合作开发,使新公司成为转化科技成果的孵化器。
二、以市场为导向,增强企业活力。 去年,公司在游仙区境内建立了380个蚕桑合作社,直接联系蚕农8589户,春夏二季发种 21274.8张,收购蚕茧635127.l公斤,单产达到31.3公斤/张;建成蚕桑专业合作社8个,联系蚕农263户,春夏二季发种745.3张,收购蚕茧26618.5公斤,单产达到35公斤/张。通过蚕桑合作社、共育户、蚕农代表、蚕茧站、专业技术人员组建了蚕桑协会,成为新的技术服务体系,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并依靠现代蚕业科技作支撑,实施优质蚕茧基地建设综合配套技术,让蚕农栽好桑,养好蚕,结好茧,卖好价,实现高投入高产出、高质量高效益的良性循环。从而稳定了蚕桑基地,蚕桑基础,为郊区农民致富奔小康也找到了一个稳定的骨干项目。蚕桑专业合作社的建立和发展,为实现优质蚕丝产业提供了有力保障。公司采取买断工龄、内部退养、持股不上岗、持股上岗四种办法安置了职工,很好地稳定了人心,上岗职工 303人,无一人下岗分流,无一例申诉上访,职工收入也稳中有升。改制后的2000年,上缴税收有增无减,达400多万元,游仙区现已挤身全省30个蚕茧出口基地县(区)之一,其蚕茧质量综合评价为全省第二名。游仙茧丝亦成为享誉全国的知名品牌,为外贸出口创汇开辟了一个稳定的出口货源基地。公司改制后,转变了行业管理职能,转变了职工身份,也转变了观念,人人均有股份,个个关心发展,心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单位生产成本,效益创公司建立以来最佳水平。 为使企业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公司已与陕西省宁强县、四川省凉山州签订了合作协议,易地开发栽桑养蚕,建设游仙新基地。此外,公司在加大科研开发力度和引资扩张上狠下功夫。目前,公司现正与上市公司——成都华神集团及四川省丝绸公司进行资产联结,组建绵阳绿神生态农业产业有限公司,实现上市公司与优势企业强强联合,为公司多元化经营及发展非绢丝产业开辟了一条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