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涤纶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在于:低水平延伸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1-08-17 11:57:00
我国涤纶工业经历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成为世界第一大涤纶生产国。但是这几年,我国涤纶工业走的是重复建设、低水平延伸的发展道路。业内人士认为,这种低水平延伸造成我国涤纶工业出现了以下几方面的明显不足:
产能增长失控,常规产品严重供大于求。1999年、2000年,受国家打击走私、启动内需以及纺织品出口增长等因素的带动,国内化纤产品价格上扬,企业获利增加。受利益驱使,投资者蜂拥而入,导致产能急剧膨胀,而新增产能大多集中在涤纶常规品种上,起点不高,规模不大,产品单一,形成目前涤纶常规品种严重供大于求的局面。
企业开发创新能力弱,尽管国内常规产品已供过于求,但高品质化纤产品仍大量依赖进口。目前我国化纤企业的差别化率尚不到30%,与化纤工业发达国家的差距很大。国际上流行多组分纤维、复合纤维、改性纤维、高仿真纤维、特殊功能纤维等新产品,而国内化纤企业尚未形成自已的研究开发机制、专有技术和一定的生产规模,出口高档纺织品所需的高品质涤纶产品国内很少能够生产。
企业规模普遍偏小,集中度低,缺乏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难以发挥规模优势。
衣着用化纤产品所占比例过大。据《纺织工业“十五”规划》指出,2000年我国化纤产品衣着用、装饰用、产业用纺织品的比重为67%、20%、13%。而1998年美国为41%、22%、37%,日本为29%、42%、29%。这说明我国化纤产品在三大应用领域的比重不合理,装饰用、产业用方面尚有发展空间。
产能增长失控,常规产品严重供大于求。1999年、2000年,受国家打击走私、启动内需以及纺织品出口增长等因素的带动,国内化纤产品价格上扬,企业获利增加。受利益驱使,投资者蜂拥而入,导致产能急剧膨胀,而新增产能大多集中在涤纶常规品种上,起点不高,规模不大,产品单一,形成目前涤纶常规品种严重供大于求的局面。
企业开发创新能力弱,尽管国内常规产品已供过于求,但高品质化纤产品仍大量依赖进口。目前我国化纤企业的差别化率尚不到30%,与化纤工业发达国家的差距很大。国际上流行多组分纤维、复合纤维、改性纤维、高仿真纤维、特殊功能纤维等新产品,而国内化纤企业尚未形成自已的研究开发机制、专有技术和一定的生产规模,出口高档纺织品所需的高品质涤纶产品国内很少能够生产。
企业规模普遍偏小,集中度低,缺乏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难以发挥规模优势。
衣着用化纤产品所占比例过大。据《纺织工业“十五”规划》指出,2000年我国化纤产品衣着用、装饰用、产业用纺织品的比重为67%、20%、13%。而1998年美国为41%、22%、37%,日本为29%、42%、29%。这说明我国化纤产品在三大应用领域的比重不合理,装饰用、产业用方面尚有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