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只剩下两个半中国名牌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1-09-03 11:44:00
新华社上海9月3日电(记者冯源)首批共十大类的中国名牌产品榜上,惟有开开、海螺和杉杉三个服装品牌为上海留下了一席之地。杉杉发迹于浙江,仔细算来,上海如今只剩下两个半中国名牌。
称雄多年的上海老牌货成了明日黄花?实力雄厚的上海工业已经难有作为?此次评选标准让上海人很是无奈,上海大众、上海夏普、上海三菱、上海日立……虽是合资生产,但为何不能评为中国名牌?“品牌无国界!”此话言之有理,然而上海货这面大旗还能打多久?
上海市1995年开始名牌战略推进工作,到去年年底,共推出338项上海市名牌产品。2000年,其销售收入达2000亿元,占全市工业销售额的1/3,其销售利润达280亿元,占全市工业销售利润的73%,其无形资产总值已达556亿元。可见,这些名牌产品已成为上海工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上海货的家底依然雄厚。然而,上海名牌如此之多,其中的中国名牌为何如此之少?
有关方面自揭现有上海名牌产品的五大不足:企业规模小,缺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品牌;企业创新能力不强,科技投入不足,产品开发落后市场需求;名牌产品的品牌含金量不高;名牌的文化含量不高,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不够;名牌产品的成长环境不佳,假冒产品泛滥。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陆德明教授则着重剖析了上海的老牌产品。他一直认为,老牌不等于名牌。上海一直引以为荣的老牌产品,一部分是历史上流传下来的遗产,另一部分则产自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的垄断生产,真正的名牌是市场竞争的产物。
上海需要更多的中国名牌,重振上海名牌雄风,关键还在思想观念。陆德明教授认为,许多沪上老牌产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上海的劳动力成本比周边省市要高,应该扬长避短,大力发展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以及服务业领域的名牌产品。他还呼吁:上海企业要增强技术创新意识,不要满足于已有产品的风格;上海企业要增强市场开拓意识,不要满足于本地市场;上海的企业家也要解放思想,敢于亮相,为企业增加无形资产。
上海社会科学院院长尹继佐教授则指出,一个大城市的发展需要名牌产品助力,创建名牌要有与时俱进的眼光。因此,政府要注重战略布局,企业不要夜郎自大,要有危机意识。 新华社 2001年9月03日
称雄多年的上海老牌货成了明日黄花?实力雄厚的上海工业已经难有作为?此次评选标准让上海人很是无奈,上海大众、上海夏普、上海三菱、上海日立……虽是合资生产,但为何不能评为中国名牌?“品牌无国界!”此话言之有理,然而上海货这面大旗还能打多久?
上海市1995年开始名牌战略推进工作,到去年年底,共推出338项上海市名牌产品。2000年,其销售收入达2000亿元,占全市工业销售额的1/3,其销售利润达280亿元,占全市工业销售利润的73%,其无形资产总值已达556亿元。可见,这些名牌产品已成为上海工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上海货的家底依然雄厚。然而,上海名牌如此之多,其中的中国名牌为何如此之少?
有关方面自揭现有上海名牌产品的五大不足:企业规模小,缺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品牌;企业创新能力不强,科技投入不足,产品开发落后市场需求;名牌产品的品牌含金量不高;名牌的文化含量不高,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不够;名牌产品的成长环境不佳,假冒产品泛滥。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陆德明教授则着重剖析了上海的老牌产品。他一直认为,老牌不等于名牌。上海一直引以为荣的老牌产品,一部分是历史上流传下来的遗产,另一部分则产自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的垄断生产,真正的名牌是市场竞争的产物。
上海需要更多的中国名牌,重振上海名牌雄风,关键还在思想观念。陆德明教授认为,许多沪上老牌产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上海的劳动力成本比周边省市要高,应该扬长避短,大力发展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以及服务业领域的名牌产品。他还呼吁:上海企业要增强技术创新意识,不要满足于已有产品的风格;上海企业要增强市场开拓意识,不要满足于本地市场;上海的企业家也要解放思想,敢于亮相,为企业增加无形资产。
上海社会科学院院长尹继佐教授则指出,一个大城市的发展需要名牌产品助力,创建名牌要有与时俱进的眼光。因此,政府要注重战略布局,企业不要夜郎自大,要有危机意识。 新华社 2001年9月0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