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伤口愈合难?蚕丝敷料“双剑合璧”破局!
全球糖尿病患者预计2045年将达7.83亿,其中糖尿病足溃疡因感染率高、愈合缓慢,常导致截肢等严重后果。传统敷料难以应对其复杂微环境——细菌肆虐与活性氧(ROS)暴增双重夹击。福州大学团队另辟蹊径,利用天然蚕丝无纺布(SF)开发出新型敷料SF-Ag-HCA,集抗菌、抗氧化、促愈合于一身,动物实验显示其疗效碾压市售产品!
创新亮点:蚕丝“黑科技”如何炼成?
1.银离子“精准打击”细菌:中性条件下,银离子(Ag⁺)与蚕丝纤维极性基团(羟基、羧基)配位结合,抗菌活性提升3倍!
2.二氢咖啡酸(HCA)“强力清氧”:嫁接HCA的蚕丝敷料可100%清除·OH自由基,逆转氧化应激。
3.双功能协同:抗菌不依赖ROS,避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真正实现“边杀菌边修复”!
技术解析:蚕丝敷料的“三重魔法”
1.制备工艺:银离子配位+HCA嫁接
示意图1展示SF-Ag-HCA的制备流程:蚕丝无纺布浸渍AgNO₃溶液,银离子与纤维配位形成SF-Ag;随后通过BOP偶联剂将HCA嫁接,赋予ROS清除能力。图1a-c的SEM和元素映射显示,银离子均匀分布在蚕丝纤维表面(红色区域),无团聚现象。XPS分析(图1d-e)证实Ag⁺与蚕丝化学键合,而非物理吸附。
示意图1:SF-Ag-HCA制备流程及作用机制(抗菌+抗氧化双功能协同)
图1 SF-Ag-HCA的形貌与成分表征(SEM、XPS、FTIR)
2.抗菌性能:细菌“团灭”实录
图2a-d显示,SF-Ag-HCA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大肠杆菌(E.coli)和铜绿假单胞菌(P.aeruginosa)的抑菌率均超99%!SEM和TEM(图2e-f)更直观:细菌膜结构崩解,内容物泄漏,死得透透的。
图2 体外抗菌与ROS清除性能(抑菌率、SEM/TEM细菌形貌、EPR光谱)
3.抗氧化能力:ROS“吸尘器”
图2g-h的电子顺磁共振(EPR)表明,SF-Ag-HCA可完全清除·OH自由基。细胞实验(图3a-c)进一步验证:高糖环境下,SF-Ag-HCA组细胞内ROS荧光强度降低80%,堪称“细胞级清氧大师”!
图3 细胞内ROS清除与巨噬细胞极化调控(荧光染色、流式细胞术)
4.调控免疫:巨噬细胞“从暴躁到温柔”
图3d-g显示,SF-Ag-HCA促进促炎M1型巨噬细胞向修复型M2转化,炎症因子IL-1β、IL-6表达显著降低(图5c-h)。Westernblot(图5d)证实其抑制炎症信号通路,为伤口愈合按下“加速键”。
动物实验:糖尿病伤口愈合“开挂”
1.感染模型:14天伤口闭合率90%
图4a-e显示,SF-Ag-HCA处理的小鼠感染伤口在第12天几乎完全愈合,显著优于对照组和市售水凝胶(Hydrosorb)。细菌载量检测(图4f-g)证实其快速杀菌能力。
图4 动物实验验证(感染模型、糖尿病模型愈合效果、组织病理分析)
2.糖尿病模型:胶原沉积翻倍
图5a-b的H&E和Masson染色显示,SF-Ag-HCA组表皮层完整,胶原排列致密有序,沉积量比对照组高2倍!图6a-c的愈合曲线更直观:SF-Ag-HCA组伤口面积缩小速度是市售敷料的1.5倍。
图5 动物实验验证(感染模型、糖尿病模型愈合效果、组织病理分析)
图6 动物实验验证(感染模型、糖尿病模型愈合效果、组织病理分析)
应用前景:从实验室到病床的“蚕丝革命”
1.医疗领域:糖尿病足溃疡、烧伤、压疮等慢性伤口的一线敷料。
2.消费市场:高端创伤护理产品,替代传统纱布和银敷料。
3.环保优势:蚕丝可降解,减少医疗废弃物污染。
一句话总结:抗菌不伤细胞,清氧不杀敌我——蚕丝敷料重新定义“智能愈合”!
结语:给伤口穿上“蚕丝战甲”,未来医疗更“丝滑”!
这项研究不仅攻克了糖尿病伤口愈合难题,更展现了天然生物材料的无限潜力。正如曾华强教授所言:“蚕丝是自然赐予的‘智能材料’,我们只是发现了它的隐藏技能。”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02/adhm.202405151
通讯作者介绍
曾华强教授:福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长期从事生物医用材料研究,尤其在蚕丝基功能材料开发领域取得多项突破性成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项,在《AdvancedHealthcareMaterials》等顶级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联系邮箱:hzeng@fz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