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最后一季晚秋蚕鲜茧的售出,保山市隆阳区西邑乡2024年蚕桑产业圆满收官。蚕桑养殖在西邑乡有着成本低、见效快、收益高的特点,是传统支柱产业之一。数据显示,今年西邑乡桑树种植面积1.23万亩,全乡1100多农户从事蚕桑生产,养蚕10213张,全年鲜茧交售32.9万公斤,每张蚕茧产值2035元。
近年来,西邑乡紧扣乡村产业发展,凭借蚕桑大乡的根基,突破单一的“种桑养蚕”模式,构建起“一线养蚕”“二线蚕桑产品开发”“三线桑葚旅游文化”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格局,持续延伸产业链,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企业增值,开辟出富民兴村的新“丝路”。
西邑村作为西邑乡蚕桑产业的重要基地之一,桑树种植面积超1300亩。村民王成国是村里的养蚕大户与能手,今年已是夫妇俩养殖蚕桑的第六个年头,其桑树种植面积49亩。“今年养了90多张蚕,收入25.6万元,而且养蚕是兼养,种粮食、管核桃、养鸡猪等活计也没落下,一年下来总收入可不比外出打工少。”王成国一边清扫蚕房蚕具,一边满脸喜悦地算着自家的致富账。
一个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带头人的引领。西邑村监督委员会主任李正国,身兼蚕桑辅导员和产业带头人双重身份。2019年借助沪滇项目种植175亩桑树,2022年创立保山翔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展蚕桑产业深加工,形成涵盖桑树种植、桑果采摘、游人入园体验、蚕茧养殖到蚕丝、桑芽茶、桑果酒、桑果汁、桑果干、桑葚面条等系列产品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推动桑蚕产业多元化、规模化发展,每年为周边农民提供700余个务工工时,持续助力农民增收。
“每批蚕茧养殖期间,公司均会派技术人员到养殖户家中给予技术指导,村‘两委’则全力配合做好宣传指导工作,保障蚕农熟练掌握养殖技术。通过与两家公司合作,提前签订保底收购价格合约,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养殖积极性。”西邑村党总支书记、主任付永军介绍,为降低养殖风险,村里推行“集中共育”模式,并采用“合作社+公司+农户”的合作形式,村委会与保山海宏蚕种生产经营有限公司和保山凯喜雅丝绸有限公司深度合作。
“西邑乡建有8座小蚕共育中心,现在的小蚕均由共育中心供应,蚕农领回家再养半个月便可上蔟结茧。”西邑乡蚕桑工作负责人胡正奇介绍,小蚕共育中心集中培育的小蚕成活率高、病虫害少,蚕种品质优。目前,当地蚕农多从小蚕共育基地购买小蚕,这一模式也缩短了养殖周期,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
此外,西邑乡通过举办桑葚旅游文化节,以“文旅赋能”延伸蚕桑产业链,提升产业附加值,让游客领略蚕桑文化魅力,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打响“桑韵西邑”文化品牌,自2017年起已成功举办5届。
(esilk.net声明:本网登载此文旨在传递更多行业资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