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三届种质创制与应用高峰论坛暨科技成果发布会在西部(重庆)科学城举行,西部(重庆)科学城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以下简称种创中心)发布了家蚕、青蒿、水产、油菜、马铃薯等8项种质创新成果。
种质创制成果发布暨产业化分论坛上,种创中心家蚕团队介绍了他们基于蚕丝材料的药载与塑料降解研究方面取得的突破。团队成员王元成副研究员介绍,他们利用生物技术将具有专一性降解塑料活性的酶蛋白基因整合到家蚕基因组中,创制出一种新的家蚕品系,其吐出的新型蚕丝具有降解塑料的作用。1千克的塑料只需10天就可以被50克的蚕丝完全降解掉。
可以吐出新型蚕丝的家蚕品系
“与直接添加塑料降解酶去生物降解塑料制品相比,蚕丝中的塑料降解酶更加稳定,成本更低。”王元成展示了他们的降解成果,常见的黑色塑料盒,在放入蚕丝的瓶子中已经被完全降解掉,形成了一瓶黑色的水,而对比的没有加入蚕丝的瓶子,黑色塑料盒依旧。
“相比化学降解而言,生物降解没有毒害产生,对环境更友好。”王元成算了一笔账,经过技术优化以后,他们可以用传统缫丝的副产物来处理废弃塑料制品,核算下来后,处理1吨的废弃塑料,转化成为合成新的塑料制品的原料的价值,理论上可以超过1500元;除去过程中涉及到的药品、水电等费用,综合收益约1000元。这样不仅实现了塑料降解,还让企业有了利润空间,愿意推广这项技术。
分论坛上,种创中心发布了近两年取得的科技成果。青蒿团队培育出“酉青”系列新品种并进行了产业化推广应用;水产团队发布了数智渔业科技平台技术;罗非鱼团队创制出遗传全雄无黑斑红罗非鱼;油菜团队介绍了甘蓝型黄籽高油酸油菜新品种的优势及应用前景;马铃薯团队研制出填补国内空白的马铃薯病毒病快速检测试剂盒,柑橘团队发布了早中晚熟鲜食加工甜橙品种选育与推广成果;茶树团队构建了基于西南地区茶树资源和普洱茶品质分析数据的大数据库。以上成果受到企业的普遍关注,并就部分成果转化达成了合作意向。
共建“长江上游种质创制专业化平台”签约仪式现场
论坛上举行了共建“长江上游种质创制专业化平台”签约仪式、“种创中心-华大智造”共建DCS实验室揭牌仪式。据介绍,DCS实验室的目标是通过现代生命科学先进手段与农业科学前沿技术,深入挖掘和分析长江上游的种质资源,促进种质创制与开发利用,助力建设长江上游种质创制专业化平台。
此次论坛由西南大学和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管委会携手主办,由西部(重庆)科学城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西部(重庆)科学城校地统战联盟和农业农村部长江上游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联合承办。
(esilk.net声明:本网登载此文旨在传递更多行业资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