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成都大学计算机学院IT小火炬服务队“党建引领,IT赋能非遗助残”主题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第二期今天开展。此次活动得到了四川省残疾人服务中心的精心指导和成都薪火公益服务中心的鼎力支持。本期,服务队走进成都市新都区绣兰道艺术中心,通过采访直播的形式,探访“蜀绣助残”背后的故事,徐忠梅老师和熊嘉雪老师受邀参与。
(图中从左到右依次是熊嘉雪老师和徐忠梅老师)
徐忠梅老师回忆起她踏上蜀绣道路的过程时,充满感慨。她提到,最初是在市残联的培训班上接触到蜀绣,看见许多残疾小姐妹专注地进行复杂的绣工,她感到十分震撼。在2003年,新都区残联举办了青秀培训班,她对蜀绣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一次偶然的摆摊活动中,她看到了许多手工艺品,了解到这些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通过多次活动,她对蜀绣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在大慈寺的一次活动中结识了她现在的师傅熊嘉雪老师。
熊嘉雪老师是第七届成都市蜀绣技能大赛单面绣秀工组一等奖获得者,她对蜀绣的热爱与责任感深深感染了徐老师。熊老师在大学时学习蜀绣专业,毕业后从事蜀绣工作,从中逐渐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作为年轻一代的蜀绣传承人,熊老师深感责任重大,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蜀绣的传承行列。熊老师认为,要吸引年轻人传承蜀绣,首先需要他们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作为蜀绣技艺的传承者,她不仅要坚定自己的技艺,还要不断创新,制作出符合现代审美的作品。通过展览、体验活动等多种方式,熊老师希望让更多人了解和加入蜀绣的传承。
在这次活动中,IT小火炬服务队的成员们深受徐忠梅老师和熊嘉雪老师的事迹感染。服务队队长李佳乐表示:“看到徐老师和熊老师面对困难不屈不挠,坚持传承蜀绣的精神,让我深刻体会到文化传承和助残事业的重要性。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我们要充分利用所学的技术,助力非遗文化的保护和推广。同时,我们也要在生活中学习徐老师和熊老师的坚韧与热爱,不畏困难,勇敢追梦。”通过此次活动,队员们不仅加深了对蜀绣文化的理解,更坚定了为非遗助残贡献力量的信念。他们表示,将继续在后续的“羌秀助残”等活动中,发挥专业特长,助力残健共融,为传承和弘扬非遗文化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成都大学计算机学院IT小火炬服务队主要由学生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组成,是学院党建育人实践队伍,于2023年获评校级志愿服务队。“党建引领,IT赋能非遗助残”主题社会实践活动,旨在运用计算机技术,感受非遗文化、品味非遗艺术品、宣传残疾人励志故事,为非遗助残贡献青春力量的同时,激励广大学子争当新时代好青年。这一期是“蜀绣助残”,明天我们还有“羌秀助残”的直播活动,并结合实地调研成果,开发一款具有非遗特色的残疾人社交APP,将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助力残健共融。
(esilk.net声明:本网登载此文旨在传递更多行业资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