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势美元走到头了吗?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1-08-25 16:02:00
美元泡沫高达25%
上世纪九十年代,美国政府实行强势美元政策,使美元汇率走向高估,积累了约25%的泡沫。今年一月,小布什入主白宫,与其财政部长奥尼尔频频表示,仍将持续其强势美元政策。时隔半年,随着美国第二季度经济增长率下滑到16年以来的最低水平:0.7%,加之美国经济的不明朗性,布什总统竟连续3次在公开场合表示,强势美元政策虽对美国吸引外资有利,但也会对出口造成伤害,因而美元汇率应由市场决定。此言一出,一直走高的美元汇率全面走软,这主要是市场担心布什政府的强势美元政策可能会调整。
在布什“美元将让市场来调整”的谈话后,美国财长奥尼尔于7月22日当即发表与布什讲话内容迥异的谈话。他认为美元并无过度升值,并反复强调强势美元政策符合美国的最大利益,声称美国将继续实施强势美元政策。稍后,白宫对此立场表示支持。
时隔不久,美国前财长鲁宾在参议院银行委员会上表示,改变强势美元政策可能引发通胀,对利率和资本流入产生负面影响。他说,用削弱美元的办法来纠正经常帐目逆差虽可能产生一些作用,但这种做法不可取,从总体来看对美国经济有害。
近来,美国政经首脑围绕美元汇率政策的不同看法反映出:美国统治集团内部在美国经济一年来的快速下滑和尚无回升的迹象下,对是否应改变强势美元政策的分歧。它预示着是美国将放弃强势美元政策呢,还是仅仅由布什出面给外汇市场一个悬念,以阻止美元的过度升值,而并无实意改变现有的美元强势政策呢。
未来经济走势是关键
事实上,长期支撑强势美元的经济基本面已开始削弱和发生动摇,况且在强势美元政策下美元已被高估25%左右,理应作出调整。笔者认为,美国是否会改变强势美元政策的关键取决于美国与日本和欧元区国家经济的未来走向,取决于强势美元和弱势美元政策对美国经济的利害得失。只要美国经济不出现硬着陆或走向衰退,美国的强势美元政策暂时不会、至少在年内不会改变。布什的讲话只能看作是一种试探、对出口商的安抚、给市场一种改变的悬念,其目的仅是阻止美元继续走高。
从总体上看,强势美元对美国利大于弊,它可以吸引外资以弥补经常帐目逆差,支撑股市、汇市和债市,降低和阻止通胀;但不利之处是抑制出口,使贸易和经常帐目逆差上升,制约经济的复苏和增长。但是,如果美元继续走高,缺乏经济基本面支撑的、业已被高估的美元泡沫会继续扩大,一旦经济陷入衰退,资本外流导致泡沫破裂必将对美国乃至全球货币和金融市场带来巨大冲击。
传统贸易理论不再灵验
根据传统的学院式理论,当美国拥有巨额贸易逆差时,就应贬低美元汇价,以使出口增长、进口减少,最终使美国贸易收支在新的汇率中达到平衡。但是,八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从实体经济向表象、虚拟经济转换,即从商品贸易转换为金融交易方式。因此,美元坚挺的背后是货币经济的发展,基本源于资本的流动而非贸易,这是人们未能看透的货币经济本质。
那么改变强势美元政策能否改善美国的贸易和经常帐目收支状况呢?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历史。
八十年代始里根政府上台,为弥补财政和贸易双赤,以高息和对外资减税等优惠政策引导全球资金流向美国,使美元在1984年从1978年的1美元兑170日元反弹至250日元,发生这种现象的根源是资本的流入。
1985年反映产业界希望美元转弱呼声的贝克出任财长后,即开始寻找机会对美元进行协调性干预。1985年9月,美、日、德、英、法五国为解决贸易不平衡问题、降低居高不下的美元汇率,达成使美元有序下调的协议,在三个月内使美元从当时的1美元兑540日元下调到200元,直至1987年2月150日元的水平,1987年10月19日的“黑色星期一”更跌至120日元。按理说美元已下调了90-130日元,但美国的贸易收支并未显示出令人满意的结果,原因是在美国出口呈增长的同时,进口仍有增无减,出口被进口增长所掩盖。
1989年以后出口强势在美国贸易收支中开始呈下降趋势,而美元于1990年初却上升到160日元水平。1990年3月美国经济开始踏入战后长达10年之久的经济增长周期后,美元却一路下滑,至1995年初的1美元兑79.75日元,之后强势美元政策使美元一路上扬,1998年7月兑日元曾一度达到147日元之高点。可见美国市场对汇率变化并未表现出应有的反应,传统的汇率贬值可以改善贸易收支的理论在虚拟经济下似乎不那么灵验了。
强势美元政策短期不变
事实上,美国工业产品难以抵挡进口商品的竞争而退出市场、或将产业转移到海外经营,其结果无疑导致了美国国内产业的空洞化,使美国的实质经济仅占GDP的15%。即使美元汇率走低会给美国工业创造竞争的有利条件,但工业生产经营重返美国市场又谈何容易。此外,美国消费者已十分适应以往美元坚挺时期非常廉价的全球商品,这样美国进口并不会因美元贬值而下降,美国市场对汇率变化当然也就表现不出应有的反应。
如果通过美元泡沫的释放不能改善贸易和经常帐目赤字状况,相反,进口仍然有增无减,则进口引发通胀的可能性不是不存在的。一旦通胀出现并走高,势必迫使美联储的货币政策由减息转为升息,从而使股市、汇市走向低迷,影响美国经济的复苏和增长。因此,连产业界出身的财长奥尼尔亦表示“强势美元与美国的利益相符”,“我们不会改变强势美元政策”。
美国经济自去年下半年快速下滑以来已有13个月了,如果经济继续走疲,强势美元政策并不排除有改变的可能性。因此,未来半年美国、日本和欧洲经济走势以及资本流动将是美元走势的关健时期。从目前普遍的乐观预测来看,美国经济有可能在下半年3、4季度各保持1.7%和2%,明年为3%的增长,如果真如此,并且日、欧经济状况亦不见乐观,全球资本流向就不会发生根本性运转。那么,强势美元政策改变的可能性也就不大。
从历史上看,作为世界货币的美元无论是改变强势或是弱势政策,都必须寻找机会与G7国家达成一致进行协调性的入市干预,亦就是有序地上调或下调。尽管在G7峰会期间,布什总统一而再、再而三地承认美元强弱应由市场调整,但G7峰会发表的声明根本没有提及美元汇率问题,这表明7大工业国家亦不希望美国放弃其强势美元政策,因为弱势美元政策对他们并不利。
由于美国是全球最大的资本输入国和债务国,世界各国无论是官方或民间都拥有庞大的、以美元计价的资产和债权,如果强势美元政策改变,美元大幅走贬,将使这些债权和资产大幅缩小,这也是世界各国不希望看到的现实。
强势美元政策确实使美元被高估,但是在目前情况下改变强势美元政策尚不可取,最佳的方案是抑制美元过度走强,让美元兑日元和欧元处在110-120日元和0.88-0.95欧元上下区间 。
上世纪九十年代,美国政府实行强势美元政策,使美元汇率走向高估,积累了约25%的泡沫。今年一月,小布什入主白宫,与其财政部长奥尼尔频频表示,仍将持续其强势美元政策。时隔半年,随着美国第二季度经济增长率下滑到16年以来的最低水平:0.7%,加之美国经济的不明朗性,布什总统竟连续3次在公开场合表示,强势美元政策虽对美国吸引外资有利,但也会对出口造成伤害,因而美元汇率应由市场决定。此言一出,一直走高的美元汇率全面走软,这主要是市场担心布什政府的强势美元政策可能会调整。
在布什“美元将让市场来调整”的谈话后,美国财长奥尼尔于7月22日当即发表与布什讲话内容迥异的谈话。他认为美元并无过度升值,并反复强调强势美元政策符合美国的最大利益,声称美国将继续实施强势美元政策。稍后,白宫对此立场表示支持。
时隔不久,美国前财长鲁宾在参议院银行委员会上表示,改变强势美元政策可能引发通胀,对利率和资本流入产生负面影响。他说,用削弱美元的办法来纠正经常帐目逆差虽可能产生一些作用,但这种做法不可取,从总体来看对美国经济有害。
近来,美国政经首脑围绕美元汇率政策的不同看法反映出:美国统治集团内部在美国经济一年来的快速下滑和尚无回升的迹象下,对是否应改变强势美元政策的分歧。它预示着是美国将放弃强势美元政策呢,还是仅仅由布什出面给外汇市场一个悬念,以阻止美元的过度升值,而并无实意改变现有的美元强势政策呢。
未来经济走势是关键
事实上,长期支撑强势美元的经济基本面已开始削弱和发生动摇,况且在强势美元政策下美元已被高估25%左右,理应作出调整。笔者认为,美国是否会改变强势美元政策的关键取决于美国与日本和欧元区国家经济的未来走向,取决于强势美元和弱势美元政策对美国经济的利害得失。只要美国经济不出现硬着陆或走向衰退,美国的强势美元政策暂时不会、至少在年内不会改变。布什的讲话只能看作是一种试探、对出口商的安抚、给市场一种改变的悬念,其目的仅是阻止美元继续走高。
从总体上看,强势美元对美国利大于弊,它可以吸引外资以弥补经常帐目逆差,支撑股市、汇市和债市,降低和阻止通胀;但不利之处是抑制出口,使贸易和经常帐目逆差上升,制约经济的复苏和增长。但是,如果美元继续走高,缺乏经济基本面支撑的、业已被高估的美元泡沫会继续扩大,一旦经济陷入衰退,资本外流导致泡沫破裂必将对美国乃至全球货币和金融市场带来巨大冲击。
传统贸易理论不再灵验
根据传统的学院式理论,当美国拥有巨额贸易逆差时,就应贬低美元汇价,以使出口增长、进口减少,最终使美国贸易收支在新的汇率中达到平衡。但是,八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从实体经济向表象、虚拟经济转换,即从商品贸易转换为金融交易方式。因此,美元坚挺的背后是货币经济的发展,基本源于资本的流动而非贸易,这是人们未能看透的货币经济本质。
那么改变强势美元政策能否改善美国的贸易和经常帐目收支状况呢?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历史。
八十年代始里根政府上台,为弥补财政和贸易双赤,以高息和对外资减税等优惠政策引导全球资金流向美国,使美元在1984年从1978年的1美元兑170日元反弹至250日元,发生这种现象的根源是资本的流入。
1985年反映产业界希望美元转弱呼声的贝克出任财长后,即开始寻找机会对美元进行协调性干预。1985年9月,美、日、德、英、法五国为解决贸易不平衡问题、降低居高不下的美元汇率,达成使美元有序下调的协议,在三个月内使美元从当时的1美元兑540日元下调到200元,直至1987年2月150日元的水平,1987年10月19日的“黑色星期一”更跌至120日元。按理说美元已下调了90-130日元,但美国的贸易收支并未显示出令人满意的结果,原因是在美国出口呈增长的同时,进口仍有增无减,出口被进口增长所掩盖。
1989年以后出口强势在美国贸易收支中开始呈下降趋势,而美元于1990年初却上升到160日元水平。1990年3月美国经济开始踏入战后长达10年之久的经济增长周期后,美元却一路下滑,至1995年初的1美元兑79.75日元,之后强势美元政策使美元一路上扬,1998年7月兑日元曾一度达到147日元之高点。可见美国市场对汇率变化并未表现出应有的反应,传统的汇率贬值可以改善贸易收支的理论在虚拟经济下似乎不那么灵验了。
强势美元政策短期不变
事实上,美国工业产品难以抵挡进口商品的竞争而退出市场、或将产业转移到海外经营,其结果无疑导致了美国国内产业的空洞化,使美国的实质经济仅占GDP的15%。即使美元汇率走低会给美国工业创造竞争的有利条件,但工业生产经营重返美国市场又谈何容易。此外,美国消费者已十分适应以往美元坚挺时期非常廉价的全球商品,这样美国进口并不会因美元贬值而下降,美国市场对汇率变化当然也就表现不出应有的反应。
如果通过美元泡沫的释放不能改善贸易和经常帐目赤字状况,相反,进口仍然有增无减,则进口引发通胀的可能性不是不存在的。一旦通胀出现并走高,势必迫使美联储的货币政策由减息转为升息,从而使股市、汇市走向低迷,影响美国经济的复苏和增长。因此,连产业界出身的财长奥尼尔亦表示“强势美元与美国的利益相符”,“我们不会改变强势美元政策”。
美国经济自去年下半年快速下滑以来已有13个月了,如果经济继续走疲,强势美元政策并不排除有改变的可能性。因此,未来半年美国、日本和欧洲经济走势以及资本流动将是美元走势的关健时期。从目前普遍的乐观预测来看,美国经济有可能在下半年3、4季度各保持1.7%和2%,明年为3%的增长,如果真如此,并且日、欧经济状况亦不见乐观,全球资本流向就不会发生根本性运转。那么,强势美元政策改变的可能性也就不大。
从历史上看,作为世界货币的美元无论是改变强势或是弱势政策,都必须寻找机会与G7国家达成一致进行协调性的入市干预,亦就是有序地上调或下调。尽管在G7峰会期间,布什总统一而再、再而三地承认美元强弱应由市场调整,但G7峰会发表的声明根本没有提及美元汇率问题,这表明7大工业国家亦不希望美国放弃其强势美元政策,因为弱势美元政策对他们并不利。
由于美国是全球最大的资本输入国和债务国,世界各国无论是官方或民间都拥有庞大的、以美元计价的资产和债权,如果强势美元政策改变,美元大幅走贬,将使这些债权和资产大幅缩小,这也是世界各国不希望看到的现实。
强势美元政策确实使美元被高估,但是在目前情况下改变强势美元政策尚不可取,最佳的方案是抑制美元过度走强,让美元兑日元和欧元处在110-120日元和0.88-0.95欧元上下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