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现货电子交易价格】
今日(2023年12月05日,周二)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生丝指数微跌0.06%收于4968.62点。B丝(商检4A级生丝):231225合约下跌0.03万元报收于49.71万元;240325合约下跌0.09万元报收于50.46万元;240925合约报平收于49.11万元。
4A级生丝指数日线
231225生丝合约日线
240325生丝合约日线
【今日行情】
今日(周二)盘面生丝各远近合约价格小幅震荡略收跌,成交量一般。生丝指数的主要技术指标上,没有发出明显的方向性突破信号。
前期,在收储政策提振下的的丝价上涨后,目前价格向下传导尚有难度。进入12月,市场的焦点也更加集中于消费端。同时,市场也在等待12月15日的收储价格开标。
根据《蚕生理与营养》公众号中,苏州大学李兵教授发表的《今秋家蚕不结茧事件带来的思考》(点击进入原文)一文,针对今年秋蚕全国多个蚕区发生不结茧事件,经实地调查和分析,李教授首先分析了家蚕容易中毒的主要原因:
首先,家蚕起源于野桑蚕,经过长期在室内无农药压力的环境下被驯养,其泌丝性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但其对化学农药的非常敏感,目前还没有对化学农药具有抗性的家蚕品种。
第二、桑叶富含大量营养物质,本身虫害就比较多,桑园必需进行规范的病虫害防治,不规范用药引起的农药残留,也会导致家蚕中毒。
第三,农林害虫中约70%是鳞翅目昆虫,针对鳞翅目害虫开发的新型杀虫剂,对鳞翅目的家蚕具有直接的毒害作用。
第四、传统的养蚕时间和桑树的生长存在密切相关性,桑树枝繁叶茂时节也是农林生产上使用农药的高峰期,容易发生农药漂移引起中毒事件。
文章又对今秋不结茧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主要是植保无人机大规模推广,采用了针对鳞翅目害虫的新型杀虫剂,在桑园周围治虫带来的农药漂移,导致桑叶表面农药残留超标,最终引起家蚕不结茧。
文章还分析了关于植保无人机的使用现状,并呼吁规范植保无人机使用刻不容缓。
文章最后表示,家蚕不结茧事件是警钟。家蚕虽然是主要的经济昆虫,由于其具有对环境的高度敏感性,也被用于评价生态环境的指示生物。家蚕不结茧事件也在暗示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存在潜在的风险。我们所有人都要从家蚕不结茧事件的警钟中醒悟,采取切实的行动,一起去守护我们的绿水青山。
感谢李兵教授等专家走入一线,走进基层,及时地为行业把脉问诊解惑。
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家蚕饲养和蚕种生产过程中的中毒现象,和我们的产业安全相关。
在支持保护粮食安全大政和各地“一县一业、一乡一特“的块状经济指引下,相信我们也会有行动,保护我们的特色产业,保护我们的产业企业,给予行业最源头生存和发展的支撑。
(esilk.net声明:本网登载此文旨在传递更多行业资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